找到相关内容562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人间佛教”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引导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而作出有益贡献,并在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知识背景之下绵延其自身的生命力,则成为佛教界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亦正是在这一基本背景之下,“人间佛教”的主题开始作为一种时代要求...

    董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173504.html
  • 洞山禅师生平及禅法思想的价值

    汉魏以来故百年间佛教对中国人的潜移默化之功。即以孝亲为例,象良价这样的人既承认和崇尚儒家“天覆地载”的教诲,又认识到存在着更高着眼的佛理——这种选择既是理性的,智慧的,又包含感情的因子,既是痛苦的,又...

    如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5.html
  • 学诚法师:社会福祉与佛教慈善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对“小康社会”乃至“大同世界”的向往,两千多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学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773564.html
  • 九华山刚晓法师问答录

    宗教,我现在是学 习印度的思维模式,所以最推崇印度祖师。中国的祖师也了不起,对佛教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毕竟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再怎么着,总有隔阂。   晓:咱歇一下,以后大家要读原典,对任何人都不要...

    刚晓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3073692.html
  • 《彰所知论》传承过程及〈情世界品〉补订

    《彰所知论》「原书为藏文或蒙古文,今已不存」。[7] 台湾学者许明银也说:「《彰所知论》,八思巴在1272年着,沙罗巴译。现在不存西藏语或蒙古语的原书,只传中译本。」[8] 连中国人在八十年代都尚且...

    王启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373945.html
  • 净影寺慧远的判教学说

    为北  魏时代中国人所造。全经已散失,唯古书征引其文颇多  ,敦煌遗简中亦保存其部分章节,从之可窥见其大貌。  (11)《大正藏》卷44,页465中。  225 页  云如来于彼十二年中,唯说三乘差别...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5373963.html
  • 玄奘大师在印度境内游学与善财童子参学有关地理、路线、及其意义之探讨

    也传因明学,以大师之学深、德厚亦不过三代。唯识学在中国,反  而不及其它宗派有力。甚至,清末、民初,杨仁山先生主持南京刻经院,尚得从日本、韩国请  回散失之唯识典籍。  因为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丧失知识...宗派有力。甚至,清末、民初,杨仁山先生主持南京刻经院,尚得从日本、韩国请  回散失之唯识典籍。  因为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丧失知识分析之能力与兴趣,所以大师所形成法相宗发扬不下去,这  是中国之损失,...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20674457.html
  • 学佛旨趣(下)

    。”27    于礼记中,“不孝”之事项有三:    第一:“阿意曲从,陷亲不义。”试问个人的行为谄曲,与他的亲人有甚么关系呢?原来中国人常责粗鄙之人以“没有家教”,认为“养不教,父之过”。“阿意曲从...

    昭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4774740.html
  • 行愆法师:佛学问答

    什么因了。若生人胎,也不一定生为中国人,或在有佛教文化之地,故今生能听闻佛法,当勤精进修行,好好把握当下,把握今生。   还神   问: 师父,有位太太谈到年头跟观音许了什么愿,并许诺年尾会“还神...

    行愆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5074746.html
  • 冯达文:理性与信仰

    变化。如我们所看到的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中,道教就经历过一个由外丹道向内丹道的发展过程,在内丹道之全真教派中,道教的信仰就由具实在意义的神仙追求转向更重内在心性修养并含道德价值的精神追求。佛教则经历了由空...

    冯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774828.html